close

       最近和文友墨未濃聊到結局的呈現方式,我說我的結局常讓讀者感到怨念,她說那可能是因為我的結局和你們想看到的結局有出入而產生了期待上的落差,這麼想想,似乎是這樣。

 

       但是,什麼叫做完美大結局?我不禁思考了起來。

 

       或許對你們來說,兩人最後在一起後,還要來個幾回相處,才算過癮吧!雖然當我身為讀者或觀眾時,也都會大喊「為什麼沒了?」、或是「我還要看後面!」,但若是以作者的角度來說,再繼續寫下去,就變成拖戲了,停在意猶未盡的地方不是會多一點懷念嗎?而這也可能是我的習慣,我喜歡描述在一起之前的過程,勝過在一起之後的相處,我其實不太能想像(也不想XD)我的主角們做一些太過親暱的動作,常看我的文的人應該都知道吧,頂多就是牽手、擁抱,即使親吻也是一筆帶過,所以如果兩個主角都在一起了,還要我寫番外,我寫不出來啊!(吶喊)所以不要再嫌我的結局太飄邈、清淡了,也不要呼喊番外了,好嗎?(眨眼+微笑)

 

       通常,我會先想好結局的場景、整個氛圍、或是一個畫面,但實際情況還是要視寫到那裡時的發展,但不變的一定都要是好結局──人生苦短,現實生活已經這麼無奈,如果連故事都這麼實際,好像太悲慘了一點,所以這是我的堅持;不過,跳回到文章一開頭提到的,我想的和你們想的會有期待上的落差,而這個落差應該是來自於觀看(在意)的角度不同,你們觀看的重點當然是故事裡的主角,我觀看的重點是整個文章結構。

 

       以最多怨念的《原來》為例,在一大片呼喊有沒有番外的回應中,出現了一則我喜歡這樣的結局,因為它與開頭呼應到了這樣的回應,當下我真是欣慰啊,因為有人發現了。『前後呼應』是我個人很喜歡的寫法之一,既然我寫了,我就要在結尾的地方把它連起來,這樣才有意義,文章才會完整,所以《原來》的結局是這麼來的。另外《百分之五》應該也可以算是吧,開頭在圖書館,結尾也在圖書館。

 

       再說說《最後的夏天》,撇去番外,這篇的結局應該算是開放性結局,也就是很多答案都不明說,任由讀者自行想像。我一開始也有掙扎到底結局是要停在暑假結束、兩人回到各自的生活(這是原訂的版本),還是停在兩人確定心意(寫到後面時的念頭),但後來是茉莉幫我決定的,因為她實在太大而化之,粗神經到我完全感受不到她有要和阿顥談戀愛的意思,所以一直到暑假都結束了,我還是找不到插入點來讓他們培養、甚至是告白,所以就按原計畫來結尾,不過除了茉莉的關係,還有如果暑假就讓兩人修成正果,那開學後怎麼辦?分隔兩地還是轉學,這也是一個問題,所以回頭來看,這應該是使故事能比較完整結束的一個結尾。

 

       雖然我的結局好像都很簡單(不知會不會有人覺得很草率?),但我沒有因為心裡很想趕快結束,就隨隨便便的交代過去喔,反而有時還卡在不知道該如何結束,我想我的結局應該會繼續這樣過分下去,而你們大概也會繼續怨念下去,但只要想著那至少是好結局,心情會不會好一點(有嗎?),然後後面的部分,就自行補腦吧!()

 

 

 

延伸閱讀:悲劇&§喜劇──墨未濃

                 《原來》觀後感──子非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小薇 的頭像
    艾小薇

    我‧艾小薇

    艾小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