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能直視人類生存極境的溫暖療癒小說

 

活著該面對?還是逃避?

 

推薦給總覺得自己人聲哪裡不對勁,或者以為只要不是待在此岸,而在遙遠的彼岸,就一定會有很精采的事情發生的所有讀者。

 

──當時就是看見書籍介紹的這一段話,讓我買下這本書。

 

這是我第二本看角田光代的書,第一本是《對岸的她》。不知是作者的喜好,還是出版社宣傳手法,又或只是巧合(畢竟我也只讀過這兩本),這兩本都不約而同出現了'對岸''此岸'這樣的辭彙。

 

樹屋》中的'對岸''此岸',舉個例子:我現在在唸書(此岸),但討厭現在這樣的生活,於是休學、去做我認為有意義又或是喜歡的事(對岸)。然而,當我拋下(/逃避)後,展開的自認為的新生活,就真的會幸福嗎?那麼未來的未來呢,也會一直幸福下去嗎?還是很久很久以後會想著,當時假如待在原地,現在又會變成怎樣的光景?

 

這兩本書(因為本文是《樹屋》心得,《對岸的她》我就不多贅述)裡都藏著很多值得讓人思考的人生問題,尤其作者擅長描繪人性黑暗、惡劣的那一面,但讀起來卻又是那麼溫暖,將整本書看完時,總會和書中的主角一起獲得些什麼,然而即使接下去的生活也還是一成不變,卻能夠開始用著略略不同的心情來看待這個世界。

 

我看《樹屋》時,因為這是關於一個家族、時代的故事,故事中的祖父母帶著憧憬去到了中國,又因日本戰敗,爲了保命,逃回了日本,閱讀這一大段時,我總是想起台灣被日本殖民五十年的事情,我不是要說什麼歷史,也不是突然有什麼民族意識要爆發,而是想起自己的祖父母曾經歷過這一段,而雖然到了自己的父母這一代,台灣早就光復,但他們仍有一些相關的記憶,於是我把自己的家族與故事中的家族不自覺地做了連結,甚至還跑去問父母當時他們生活時的情景。

 

自己的祖先從何而來,我們這個家族究竟走過什麼樣的過去,才來到今天這一步......這些都是以前不會去思考的事情。有其父必有其子;有怎樣的父親,就會有怎樣的孩子,現在想來,自己個性的部分養成來自於父母親的教導,而父母親個性的部分養成則也是來自於他們的父母親,以此類推下去,一代影響著一代,這就是家族啊。

 

這本十幾萬字的小說,就像每個人家中的家族史,我們跟著主角一起回到過去,又一起回到了現在,像做了一場尋根之旅......不過,書中主角在最後又說了:建立家庭的不是根。那麼,是什麼呢?有興趣的人就自行去翻翻小說囉,我只能說這個答案出乎我意料,而且完美的將這個看似只會不斷逃避,處處顯露醜陋的家族轉向了正面、溫暖的那一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小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